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土家风情迎客来 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民俗文化见闻

来源: 荆州日报 2013-11-25

  黄林古桥

  豪迈粗犷的土家山歌、浩如烟海的土家歌谣故事、风情万种的土家摆手舞,松滋市卸甲坪乡土家人以自己的简约质朴的表现方式、将土家民俗风情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土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卸甲坪土家族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家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得天独厚。他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土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成为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

  (一)

  土家人个个能歌善舞,土家山歌、摆手舞、双镲子、歌谣故事等流传至今。这些土家民间文化来源于土家人对生活的感悟,凝聚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深山,过着与青山为伴、与绿水相依的封闭生活。土家山歌在这种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成并传唱,成为土家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与水乡民歌不同,土家山歌音律豪放、抒情、诙谐,有生活歌、劳动歌等,包罗万象,情歌占当地土家山歌的70%。

  四面环山的生态集镇黄林桥,黑瓦白墙的民居勾勒出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集镇中心,一处少有的开阔平地,是神奇大自然的恩赐和杰作。每当重要节日、农闲时节或夜晚,土家儿女聚集在这里,伴着悠扬的民族舞曲,围着圆圈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动情演绎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摆手舞,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摆手舞将作为特色民族舞蹈,将参加2014年省运会开幕式表演。

  原乡文化站站长宁远俊,是白竹园村人。8岁就跟着祖父学唱,拜当地老歌手、老艺人为师,演出无数,用自己的歌声赞颂美丽的家乡和勤劳的土家人,是当地有名的“山歌大王”,尤其对土家山歌情有独钟。上世纪八十年代,徒步行程万里,辗转湘鄂4县市30多个村镇,收集了近8000首土家山歌,创作出土家山乡风土人情的《劳动歌》、《撩歌》、《历史歌》、《情歌》、《谚语歌》、《风俗歌》、《儿歌》、《新民歌》等17类40万字的土家山歌,整理出《白龙挂青》、《气财主》等土家民间故事。30余年来,他共抢救收集山歌民谣、谚语、歇后语累计达200万字。

  (二)

  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卸甲坪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卸甲坪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奇特,深溪土司东城遗址、黄林古桥、江西观、单池四合院、吊角楼、板壁屋等至今犹存。

  在黄林桥村2组有一处古老的住宅,全为木质构造,当地称之为“板壁屋”,距今已200余年,是最具土家风格的建筑之一。

  土家族大多生活在山区,缺砖少瓦,但这里山高林密,树木繁茂,满山石头,土家人就地取材,依山建房。

  我们看到的“板壁屋”只有两层,房屋的主体结构和墙壁主要是木质结构,地基和两侧则是砖石。村民向我们介绍,“板壁屋”原是三层,底层由于天长日久,成了朽木,加之白蚂蚁蛀噬,木板千疮百孔。为了安全,底层用石块填平,只留下了两层。走进“板壁屋”,一位老大娘正在削红薯皮,地上一大堆已削皮的红薯,旁边簸箕里还有晾晒的薯干,长条凳就挂在房顶的横梁上。老式的房屋结构,年代久远的桌椅,木质墙面的大小虫眼见证了“板壁屋”的变迁沧桑。

  曲尺河畔,整洁的街道,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翘檐吊坠,黄色的墙面,以土家文化为魂脉的土家版“凤凰古寨”——土家特色村寨已基本建成。

  曲尺河村是全省首批“绿色幸福村”,是松滋市乃至荆州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落。为实现特色村寨全面规划、整体见效的目标,卸甲坪乡聘请湖南吉首宏进公司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按土家吊脚楼风格完成了曲尺河特色村寨建设,改造民居120户,新建民居50多户。

  土家人好客。在自家新建的房前,刘建军悠闲地来回走动,见到采访团记者,热情迎了上来,主动介绍他家的情况。从山里举家搬到特色村寨后,他们住进了300平方米的新房。

  “我们这里变化非常大”。房子变大了,路修宽了,他说,现在住得比以前好,外出也方便,特别是这些漂亮的吊脚楼,看着心里好舒服。

 

  曲尺河土家特色村寨民居

  (三)

  近三年来,卸甲坪乡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家民间民俗资源,加大土家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发展民族文化。先后组建了一支20人的土家文艺表演队伍,精心排练储备了一台土家文化节目,出版发行了《深溪土司研究》《土家明珠卸甲坪乡》《五句子山歌》等多部丛书,2010年,在乡政府的倡导下,镇泰民校、明德小学、德勤希望小学将土家山歌引入课堂教学,民俗文化活动走进了校园。

  “山歌大王”宁远俊2010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招收了37个徒弟,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7岁。老人还将在外务工的小女儿宁颜艳召回家乡,教她唱山歌,父女同台献艺,观众赞不绝口。

  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卸甲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涉及包括人生礼俗、民族舞蹈、民

  间音乐、传说故事等10个项目。

  (四)

  在卸甲坪人餐桌上,也处处呈现土家民族特色。他们喜食酸辣,几乎餐餐不离酸菜,家家都有酸菜缸,腌泡的萝卜清脆酸甜,让人胃口大开。豆腐、豆豉、豆皮、豆腐乳等豆制品也较常见。遇有客人,熏制品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土家人日常主食以白米饭、包谷饭最为常见,豆饭、粑粑和团馓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粑粑品种很多,有洋芋(土豆)粑粑、玉米粑粑、荞麦粑粑等,以刚采摘的芭蕉叶包裹成三角形,蒸熟的粑粑吃起来清香可口,满口余香。

  游览着卸甲坪旖旎风光,欣赏着土家民族歌曲,品尝着土家风味菜肴……充满魅力的卸甲坪,让人流连忘返。

  “高山顶上一丘田,郎半边来姐半边……”

  驻足卸甲坪黄林桥旁的牛家坝下,耳畔又响起了“山歌大王”宁远俊悠扬的情歌声……(记者郭仕新通讯员易传雄特约记者张涛)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