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探访沙市岑河王渊村“举人台” 被人遗忘的骄傲

来源: 江汉商报 2014-06-28
 

  江汉商报讯(文/图楚望伍美菱)亲近大地,亲近人,《人文地理·寻城记》最近驻足岑河,云梦遗泽、岑参故里、“中国针织名镇”……它的前世今生,它的无穷魅力,让我们难以割舍,更难以一晃而过。

  我们愿意走遍,愿意深挖,我们还想把我们在岑河的寻访和发现广泛播撒,并将寻人文之“岑河样本”在各地复制。

  本期我们走进王渊村,王渊有“举人台”、有王渊庙,有村民自建的农耕文化园,有名律师回故乡开建的新丰原生态家庭农场王渊“山水农庄”……接着还要走进张场村,这是与沙市梅台巷、张家巷、沙石有关的清兵部左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张可前的故里。

  举人台:张志强余兆荣……

  王渊举人台,可是村庄的文脉,举人台上的牌坊,曾是村子的地标、全村的骄傲。

  记者来访时,恰逢四十多年前的顽童余兆荣回故乡,余兆荣在王渊出生长大,1978年参军走出小村,曾在大庆油田、大庆日报社、大庆市政府工作,出版6000多行中国石油史诗《铁人词典》等9部书,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大庆市文联副主席、大庆市作协副主席。

  余作家记忆中的举人台很高很阔,台上住着十来户人家。但如今全变了模样,只是一片农田,中间还剩一间青砖灰瓦屋,那是他的老屋。

  高耸的举人牌坊,余兆荣小时候还见过,但不久就被推倒了。雕龙画凤的举人牌坊上刻有斗字,隐约记得有“荣华富贵”之类,那时他刚启蒙,识字不多。

  牌坊和住宅一样朝向西南,在牌坊外还有一座小庙——玉皇庵,村民却当作土地庙。台子呈西北东南走向,首尾约有一里路。台前半绕着一条河,河可不窄,他们常在河里游水嬉戏,河上也有座石拱桥,他常牵着牛慢悠悠走过。

  举人台撒落了昔日孩童余兆荣的赤脚印。小伙伴们曾在台子上的老屋捉迷藏,从夹墙里发现许多青花瓷器,总觉得被蛇爬过,被他们全都打破了……

  举人台上最大的一间屋,就像后来在徽州看到的屋子,它后来成了王渊最早的小学教室,在1970年代初就被一场冰雹砸倒了。余兆荣是喝举人台前河水长大的,这条河东通三湖,西联西干渠三板桥到沙市,余兆荣系造船世家……

  中举不知何处去?余兆荣对举人台也满是探秘。听老人讲,举人台因举人张志强而得名,举人最高可授官知县,但张志强生平和后世都已失传,只在《岑河志》上提了一笔,我们在村修的《清河堂·张氏族谱》上也没有查到其墨迹,只看到其同辈一般是本地张氏十二代,推断此举人为清朝同治年间举人。岑河举人台虽普通,却被本土笔杆子李平写成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

  王渊村现有420多户人家,2000余人口,张姓、黄姓、刘姓等居多。张氏族谱载,今王渊张家大湾祠堂的张姓始祖张德明,明天顺年间从江西南昌府迁江陵,七世孙张暘后来又出任江西巡抚(省长)。

  余作家特意走上了举人台,叩访了早已易主的老屋。余兆荣站在老屋前,拍了几张照片留念。老屋后的竹园已毁,只有门前的一棵桑树还在,一面树皮已剥离,余兆荣轻轻地抚摸树干,说起小时候猴子一样调皮爬树的往事,言语间满怀乡情。

  临走的时候,余兆荣把老屋屋顶上的灰瓦揭了一片,连同在老屋门前捡到的碎瓷片一起,小心翼翼地装在袋子里,说要带到黑龙江,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这里有作家剪不断的乡愁!

  农耕园:郝昌标

  举人台、牌坊都没有了,不过今天王渊村却有一家私人“博物馆”——王渊农耕文化园,它是一位村民个人创办的。

  农耕文化园就落在一座2万平方米的果园里。果园镶嵌在西干渠和南北渠之间,西干渠边,鸡鸭鹅欢唱,四季花果在水面倒映成趣,橘树下,石磨、碓窝、石磙、水车、木犁、独轮车等散布其中,墙壁上蓑衣斗笠,仓房里风车升斗,灶屋里吊炉竹篓,还有木屐等林林种种。

  这些过去荆州农村常备必用物品,今已难见踪影,来王渊农耕文化园你就能见到它们。你若有兴趣,还可以转动石磨、踩动碓窝,再现先民劳动、生活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这座果园也是座苗圃花苑。银杏、对节白蜡、重阳树、金弹子、刺冬青、鸡爪槭等观赏花木错落有致。其中的重阳树是当地野生树种,八月柞树也是当地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树品种。近些年已经很少见到,主人精心培育,又现繁盛。

  园主郝昌标,60后,憨厚中透出精明。他与林木共呼吸已有30多年,足迹几乎踏遍了荆州市的山山水水,他每到一地都对当地珍稀名贵古木调查建档,堪称荆州林木分布的民间“活字典”,多年摸索,一个农民也变成了园林园艺设计的行家。不信,你看看他的农家花果园——农耕文化园,非新时代农民不能为。岑河镇文化站站长李发国非常关注村民的文化创造,他觉得,千年传承至今的农耕文化是农家生活的“天工开物”,生产力提高的今天,更需要文化的推动力!园主私人“博物馆”,并不独享,他愿意让更多人来免费参观。

  回到本村的诗人黄振文撰联一副:

  石磙约磨盘林中找事成新景

  蓑衣依斗笠墙上叹声忆旧情

  

 

 

 

  生态园:刘于东

  王渊村里好事不单,福音双双。

  马年开年,当年走出去的赤子刘于东也回到故乡,他要建设王渊生态庄园。

  年近70岁的刘于东,参过军,教过书,是老江陵县第一代律师,1980年,江陵县历史上第一场刑事辩护就是他代理的。后来他在武汉开办湖北瑞德律师事务所之际,又回到荆州,筹资复建了荆州新南门鼎甲山上的关羽祠,成为荆州旅游文化一大胜景,也创造了荆州旅游文化景点兴办民间出资第一。

  叶落归根,造福桑梓,也是刘于东的夙愿。他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小狗救孝子的故事。

  古时候,村里有口小水潭,潭边有座庙,可能是汪姓人家的,叫做汪庙。一天,村中一位孝子来到庙里敬香,庙里一条小狗突然叼走他的鞋子,孝子磕头完毕,就去追自己的鞋子,跑出不远,身后一声巨响,寺庙处塌陷,地下形成一个大深渊,水涌不断。汪渊因此而得名。后来叫成了王渊,村里的老人都会讲,都会讲给后人听。刘于东早就记住了这个传说,也记住了传说中的这个实实在在的深渊,渊中上空,老人们过去常看到彩虹。

  刘于东决定把童年的梦变成现实,把传说中的风景再现。他的新丰原生态家庭农场山水农庄,就以王渊和王渊庙为核心。

  山水庄园紧邻农耕园,农耕园紧邻岑河集镇,山水农庄也在西干渠与南北渠之间。进庄园可见一棵仿真古树,根深干粗,胸怀大地,遒龙向天,仿佛把人带入洪洞大槐树下……

  庄园内将建设村民宴席堂,村民办红白喜事无偿用,刘于东对记者说。

  王渊湖上正在造岛修桥,王渊湖西是沼泽湿地,蒲苇菱荷,野鸟惊讶而欢鸣,它们并不惊起,而是在我们上头翩然。

  这里将修鹅卵石小道,开动两部电动观光车环园游,途经处有五谷园,有绿色农家菜园,在湖渊过西干渠后,还有果园,过铁索桥,或过拉渡船,就可以有收获。蔬菜瓜果带回给家人分享品尝均无偿……投资将达500万元以上,两年内初具品相。刘于东一口气介绍了很多

  乡亲们都很赏脸支持,建设不算艰难,只是造岛时深不见底,超出了预想。刘于东拿出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精神,它将是王渊村的“酵母”,一定会带动更多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刘于东自信地说。王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张若云也看到了这些影响效应。他还告诉记者,王渊村有座桥,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律师桥”就是前些年刘于东捐资修建的,他还捐资修过路呢!

  面对山水庄园,诗人黄振文又撰联一副:

  王公非有种壮志满怀称龙马

  渊鲤尚无翎蟾宫入梦跃龙门

  将军桥:黄绪江

  王渊村也有座“将军桥”,它不是古桥,而是现代桥。它是王渊走出的文职将军、桂林空军学院黄绪江教授2007年10月捐资10万元建成的。

  黄绪江参加过国土防空作战和援越抗美,在高炮作战指挥和兵种战术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多次立功受奖,及军、地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8部,是空军十佳科技干部标兵,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黄将军南国建功,情系家乡。他每次回乡,都要给村里的老人送上一个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激励后生学业有成,报效祖国、回报家乡。文职将军、空军预警学院教研室主任张友荣教授,就是黄绪江的同乡和学生。

  王渊村养育的黄振文是《岑河镇志》的主编,也有着“一个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他非常赞同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举人台出人才。恢复高考以来,王渊村一组这个30户人家的自然村,就出了40多名大学生,增均每户出一名大学生还多。黄佳倩子已在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

  黄将军的善举感动了在外工作的乡亲,你一百他一千地捐款,而村民没有集资一分钱。村民在桥头勒石树碑记下了黄将军的功绩。将军路桥通车的那天,乡亲们燃放鞭炮,就连邻村的锣鼓也来喜奏将军归曲。

  楹联家、诗人黄振文也撰联一副:

  四十春秋情倾高炮科研献身国防开万绪

  六旬岁月心系故乡建设捐资村道达三江

  渊源在此

  “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沙市区岑河镇王渊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从2010年启动新村建设,到如今已初见风采。400套农家别墅,1100元每平方米就可入住,昔日农民也可享受城市人的生活。

  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张若云告诉记者,荆州的主城区正在东拓,荆州城区的“菜篮子”基地也在东移,王渊村就是新兴的千亩蔬菜基地之一,王渊村规划了四大板块,沿西干渠做“水”的活文章,养殖鸡鸭鱼藕,在西干渠南部做“花”的美文章,形成玫瑰园;在王三线做民生利民的菜文章,建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在王渊新区做安居乐业的住文章……

  王渊村的建设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市国税局对口帮扶,有本村能人志士的聚力。王渊村有蔬菜经纪人盛明华;有乡土企业家朱碧云,他曾是沙市针纺服装协会会长,虽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年产值过亿元的鑫泰制衣有限公司;有青年小伙徐新平,他从猪鸭养殖起家,3年前也创办了针织内衣厂;王渊村也走出了全国知名的旅游策划大师李平,他曾是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点石成金,将贵州赤水红色文化旅游搞得风生水起……

  2012年,时任市委副书记、现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沙市区委书记段昌林、区长刘辉萍等亲临建设中的王渊新村关怀指导,诗人黄振文也放歌一首:

  金风送爽彩旗扬,楼阵春筠古镇旁。

  指点蓝图众人盼,根植沃土唤群芳。

  先贤中举童颜醉,传说成渊稻谷香。

  问询嘉州诗未老,故园得句辨城乡。

  今年春节,他又撰写大红春联一副,并高挂在新村新楼两边:

  王气于今高楼崛起冲霄汉

  渊源在此春燕归来辨故园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