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知心姐姐十载守话筒 记监利师范附小教师汪丽丽

来源: 荆州日报 2014-11-28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主持人汪丽丽老师,在《开心一刻》节目里,我会为同学们讲故事,希望同学们喜欢……”9月5日,监利师范附属小学少先队辅导老师汪丽丽又和往常一样,准时打开广播,主持她的校园广播节目。

  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迟到一次;十年来,无论身体如何,她从未请假休息一天。十年来,汪丽丽扎根学校广播室,为学生讲故事、读美文、诵经典;十年来,汪丽丽扎根学生心里,成了城区学生和乡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知心姐姐”。

  “知心姐姐”的十年

  汪丽丽自2002年从监利师范毕业到监利师范附属小学参加工作来,就一直负责学校广播室的日常工作并主持校园广播节目。

  2004年,汪丽丽创办了《知心姐姐》广播节目,十年从未间断。

  四(3)班学生龚妮娜,是一位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县城区租房照顾她的学习生活,父母远在外地打工,除了年底回家过年外,平时未回家过一次。因爷爷奶奶年纪大,用不好手机,龚妮娜无法将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学习生活上面临的困难等告诉父母。

  “二年级下学期某天,她上课走神,数学成绩滑坡。”汪丽丽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啥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龚妮娜告诉汪丽丽老师:“我想爸爸妈妈了,我给他们写了封信,但不知道怎样给他们。”

  汪丽丽征求龚妮娜的同意后,于当天下午2点20分将龚妮娜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在《知心姐姐》栏目播出。

  正在操场上和同学们玩耍的龚妮娜,从广播里听到汪老师在念自己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觉得爸爸妈妈此时也在听汪老师的广播。信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龚妮娜都烂熟于心,但她却认真地听着,生怕同学过来打扰。

  和龚妮娜在一起玩耍的同学对她说“你爸爸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龚妮娜对汪丽丽老师说,“我会继续给爸爸妈妈写信,希望老师能把我写给爸爸妈妈的下封信在广播里播读。”

  “汪老师的声音,我觉得是妈妈的声音,是姐姐的声音。”龚妮娜对同学们说,“你们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也可以让汪老师在广播里播,爸爸妈妈会听到的。”

  《知心姐姐》栏目不仅播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还播“爸爸妈妈”写给他们的信。监利师范附属小学的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的60%,他们寄宿在老师家或亲戚家,远离父母,渴望得到亲情关怀。汪丽丽以《知心姐姐》广播节目为纽带,拉近了他们与父母的心理距离。

  没有父母给学生写信来,汪丽丽就当“父母”。写信前,她把学生叫到广播室,仔细询问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喜好、优点等。在办公室,汪丽丽把“父母写给儿子、女儿的信”改了又改,读了又读,既要文字口语化,又要感情真挚,自己觉得满意后,才在《知心姐姐》栏目里播读“父母写给儿子、女儿的信”。

  龚妮娜收听过“爸爸”写给自己的信,同班同学李慧也收听过“妈妈”写给自己的信。清华大学学生梁一凡在该校读书时收听过“父母”写给自己的信,2013年监利县高考文科状元王鑫在该校读书时也收听过“父亲”写给自己的信。

  十年,《知心姐姐》栏目播出学生300多封信,汪丽丽代替“父母”给“儿子、女儿”回写了300多封信。每到学生毕业时,汪丽丽就会把给她写信的学生或“给父母写信”的学生聚到一起,和他们一起谈心,和他们分别说“悄悄话”,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除了《知心姐姐》栏目外,校园广播还开设了《生活百科》、《开心一刻》、《彩虹桥》等固定栏目。她将科学小知识、世界之最、小奥秘、生活小常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饮食、安全等知识,在广播里播出,让校园广播成了“知识之窗”。“只要学生想听什么节目,我就播什么节目。”汪丽丽说,每天为准时让校园广播响起,她从未迟到。

  去年某天,因工作劳累,早上迟起的汪丽丽,一看手机,离广播时间只差10分钟,而家离学校步行需要8分钟,一算洗漱时间只有2分钟。未及多想,她简单地洗漱了下,赶紧往学校跑。在一拐角处,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未顾及腿疼,她继续跑步到学校,准时让广播响起。忙完后,汪丽丽才发现小腿处青了一大块。

  汪丽丽对广播工作和学校工作的热爱,胜过了爱她自己,这是同事王丹对她的评价,更是丈夫王志对她的评价。作为丈夫,他默默地支持汪丽丽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支持她的广播工作,无论她忙到多晚回家,或早起去学校播音,七年来,他从不埋怨,“学生伢需要你这个‘知心姐姐’”。

  天天准时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的党爷爷告诉记者,“汪老师的广播比时钟还准,我每天都要听她主持的《开心一刻》节目,特别是《知心姐姐》节目,经常把我打动,那个话写得好,句句都是父母想给孩子说的话。”

  播音员的职业病是嗓子嘶哑和疼痛。十年,汪丽丽也和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样,时不时去药店买咽喉片吃。无论嗓子怎样,早上7点30分至8点,下午2点至2点30分的播音,她都照常进行。

  每次看着她吃咽喉片,好友劝她“不到广播室工作了,吃亏不讨好”。可她却说,“我离不开话筒,一天不播音,感觉浑身没劲,主持《知心姐姐》节目,浑身都来劲。”听了她的话,朋友们无言以对,知道她“是头倔牛,怎样拉都不回头”。

  每学期,汪丽丽还为学校广播站培训播音员20多名,10年培训了400多名播音员。毕业的学生,有的成了专业的播音员,有的成了大学校园广播电台的主力军。

  该校校长邓南平给汪丽丽算了下“时间账”,汪丽丽一年播广播的时间是210多个小时,10年就是2100多个小时。邓南平说,“她将校园广播节目办成了深受学生和老师喜欢的好节目,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站需要这样的好播音员,学校和学生需要这样的好老师。”

  “知心姐姐”信箱也伴随了汪丽丽十年,虽信箱旧了换新,但却一直设置在校门口。老师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专递信箱,每天下午五点钟,汪丽丽会准时将信箱打开,里面既有学生给汪丽丽老师写的信,也有学生送给她的手绘图画,还有高年级学生赠送的小发饰。

  留守学生,离不开《知心姐姐》

  红城乡民主小学是一个教学点,有49名学生和6位老师,附近的太平、民主、郭河、新坮等4个村的适龄儿童在此接受义务教育。

  2014年年初,监利师范附属小学和红城乡民主小学结对为“友好学校”后,汪丽丽将“汪丽丽工作室”设在了民主小学,将“广播站”随身搬到了民主小学的操场。

  一只音箱,一个话筒,每两月一次的支教和一节课的广播,让农村的孩子如过节一般,学校从建校来,还没有一个属于学校的广播站。汪丽丽来支教后,学校建起了“广播站”,监利师范附属小学校园广播站的主打品牌节目《知心姐姐》也落户到了民主小学。

  每次支教,除了给学生上数学课、音乐课等,汪丽丽还给学生播《知心姐姐》节目,几十个学生,不用学校老师组织,有序地将长凳整齐摆放在土操场上,认真地听汪丽丽老师手拿话筒幽默地播音。

  潘英,是一位可爱的9岁女孩,现在正念三年级,几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外地,她跟着奶奶生活。汪丽丽到民主小学支教后,和潘英结对。每次去学校,她都要到县城区的商店挑选潘英喜欢的小发饰和小礼物。“我女儿喜欢的东西,她肯定也喜欢。”看着比自己女儿大五岁的潘英,汪丽丽说,“她是自己的孩子,希望她也开心。”

  小朋友们有啥“悄悄话”,都把新来的老师汪丽丽拉到一边,说给她听。小朋友们有啥好吃的食物,也直往汪丽丽老师嘴里塞。半年的支教,汪丽丽多了盛子航、马哲正、李义凡、盛子丹等49个孩子。

  《知心姐姐》广播节目,深受学生们喜欢,也深受学校附近的村民们喜欢。只要学校响起广播声,村民们都从家里端把椅子坐在学生的后面仔细地听。孩子们听到动情处,大笑不止。村民们听到幽默处,笑得前仰后合。

  每次都听汪丽丽广播节目《知心姐姐》的邓爷爷,直称节目“有特色,接地气”。他说,“只要汪老师来学校放广播,无论农活多忙,我都要来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比如《生活百科》栏目,就可以学到很多生活常识。”

  9月4日,通过汪丽丽牵线搭桥,作为监利县唯一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非营利性慈善团体——监利一米爱心社,在民主小学举行了“爱心书包”捐赠活动。

  为了联系监利一米爱心社来学校给孩子们捐赠“爱心书包”,她电话找校长统计学校男女学生人数,和爱心社的工作人员到县城区商店亲挑书包和文具,协助联系活动用车和制作宣传贴画。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设计;每一位嘉宾,她都登门邀请。活动当天,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20位爱心人士分组进班和孩子们做游戏、教唱童歌、讲故事。

  汪丽丽把自己分在潘英所在的班级,和她一起读新课本,教唱歌曲《青青草原》。“我想教你唱这首歌,你跟着我唱,好吗?”汪丽丽问潘英。汪丽丽唱一句,潘英腼腆地露出洁白的牙齿,微张着嘴,跟着她轻轻地哼唱一句。

  “从潘英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她很高兴,很投入。”汪丽丽说。一遍又一遍,直到潘英学会了《青青草原》这首歌。唱完歌后,汪丽丽拿出卡通相机,潘英打着“V”手势,在相机前开心地笑,还忙催汪老师照相。“你像我的女儿,真乖。”汪丽丽表扬潘英,在她的小脸蛋上亲吻着。

  潘英问,“汪老师,您说我是笑起来好看,还是不笑好看?”“肯定是笑起来好看。”汪丽丽答。潘英说,“您知道吗?我平时都不笑。”

  汪丽丽和潘英约定,今年“十一”假期,她要接潘英到县城区玩上一天,看一场电影,吃一顿西餐,买一份礼物,逛一次书店。“你和我的女儿一起快乐过‘十一’。”汪丽丽向潘英承诺。

  每次支教,汪丽丽精心准备的小故事和儿歌,都能打动孩子们,“不是我讲的故事特别好听,是我温暖了他们的心灵。”

  孩子们的父母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汪丽丽的《知心姐姐》广播节目勾起了他们对父母的回忆,他们在心里接受了汪丽丽这个“姐姐”。

  汪丽丽说,“想听他们的心里话,要帮助他们,只有成为一名‘倾听者’,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学生盛子丹把心里话“爷爷奶奶有时动手打我”悄悄说给了汪丽丽老师听,她没有急于当作学生的面批评爷爷奶奶,而是主动家访,面授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分析“爷爷奶奶打学生的原因”。她经常对学生们说,“爷爷奶奶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希望你们做个懂事的孩子。”

  两月一次的支教结束后,和学生临别时,望着泪眼婆娑的孩子们,汪丽丽的鼻子酸酸的,她努力控制情绪让自己不掉眼泪,一定要坚强,一定不能哭,“在孩子们心中,姐姐是依靠,姐姐是可心的人”。

  “如果你们想姐姐了,就给姐姐写信,信要老师带给我,无论我多忙,都会给你们回信,让学校的老师捎给你们。”汪丽丽对围聚在身边的孩子们说。

  汪丽丽坐在返城的车上,车在行,孩子们却在车后紧紧地追跑着,望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她泪水夺眶……(荆州日报)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