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这28个地方获中央财政支持,看看有没有荆州

来源: 武汉潮生活 2016-06-27

  6月14日,住房和住建部公布了2016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国共750个村落上榜,涵盖了23个省市。咱大湖北入选28个,棒棒哒!

  获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均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产生,2014年国务院提出,从2014年到2016年,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11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

  大余湾,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湾,大余湾现有村民108户,有40多栋明清时期古民居。

  大余湾得木兰山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大余湾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有木兰八景等。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是一个百余户的村庄,共350人。村里的100多名村民专职捏泥人。泥人王村距武汉市中心65公里,距黄陂城区29公里;黄陂泥塑有1000多年的历史,归元寺五百金身罗汉和木兰山古建筑群的泥塑就出于泥人王村。

  2013年,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泥人王村还拥有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

  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

  玉堍村建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据阳新县志和玉堍村李氏族谱记载,该村自宋元时期,便有先人居住。

  至明清两代,该村更是人丁兴旺,香火鼎盛。玉堍村的主要历史人文景观,是出生在该村的晚清名臣、正二品封典、新疆按察使李衡石,以及李衡石故居、李氏宗祠和李衡石之墓。

 

  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阚家塘

  阚家塘古村位于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名为阚家塘,实为清乾隆年间李姓人家修建的李家大院。李氏后裔遵先祖只在宅基上内扩不外延之嘱,历经300余年,形成了长近百米,宽约20米的上中下三层,三扇大门,36个天井,108间房的家族建筑群。

  走进李家大院,仿佛置身300年前“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式建筑群之中。

  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

  甘家岭村位于竹溪县中峰镇西南部,距竹溪县城12公里,距中峰镇政府5公里。甘家岭村甘氏宗祠,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光绪十四年增修。

  甘氏宗祠是为了纪念清康熙年间鄂陕中左地方守备甘继芳,在康熙十三年歼三藩叛乱的战斗中为国捐躯而兴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向日岭村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向日岭村位于高家堰镇西南角,由原金洋坪、向日岭两村合并而成,东接流溪村,南接龙舟坪镇郑家榜村,西并魏家洲村。

  这里是是革命先烈陈泽南的家乡,鄂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于此。

  襄阳市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

  枣阳市前湾村古建筑建于明朝景泰年间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年至600年历史。

  前湾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期民宅的特色。用青砖、砖雕、石雕、彩绘等民间工艺建筑的民宅,其总体规划的设计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枣阳传统民居中较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荆门市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

  赵泉河村地处湖北省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面积31平方公里,占了大洪山景区总面积的近1/3,仅列入大洪山发展规划的知名景点就有黄仙洞、孟斯洞、水没坪、雷打石等11处。

  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

  白果树湾村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红色革命旧址28处。村内新建成的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纪念馆旁边的红色旧址群也修缮一新。

 

  孝感市大悟县宣化镇铁店村八字沟

  八字沟位于宣化店镇铁店村,龙潭沟旅游区的东北角.与河南省山店乡接壤,是原国民党时期河南省财政厅厅长丁正拓之孙女婿华继平的故居。

  现在的八字沟住有17户人家,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风格,围墙残桓依稀可见,只是没有了炮楼,但保存下来的古式建筑依然可以展现当时的历史。

  黄冈市红安县华家河镇祝楼村祝家楼垸

  祝家楼村位于湖北省红安县,村庄坐北向南,依山傍水,东西两侧群山环抱,祝家楼村居住的多为祝氏后裔。

  据《祝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祝氏祖先跋涉千里,自江西迁往现址,历600余载,至今绵延23世。祝家楼村古民居、古巷道历600余载,至今多数保存完整。

 

  麻城市歧亭镇丫头山村

  湖北省麻城市岐亭镇丫头山村始建于宋代,现保留有明清及民国时期古建筑54座,其中4座为多院落古建筑群,是鄂东地区古名居中的精品。

  2015年,国家住建部将其纳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单,麻城市岐亭镇积极推进丫头山村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古村青砖黛瓦百年老宅将获新生,炊烟袅袅的故景如旧。

  武穴市梅川镇同心村李垅垸

  武穴乡村是典型江南民居,简约古朴,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武穴涌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如湿地水乡魏高邑村、明清民居泉塘村、楚乡徽韵宋河山庄、鸟语花香希尔寨生态农庄以及中国传统古村落李垅垸。

 

  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羊楼洞村,素有中国绿茶源头、砖茶之都的美誉。

  地处三国古战场赤壁精品旅游线路南郊的赤壁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傍村而过,历来为相邻湘鄂两省四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滚龙坝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东南部一个山间平地,距鸦鹊水集镇1公里,“三一八”国道绕村而过。这里山清水秀,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传统深厚。

  恩施州白果乡金龙坝村

  恩施白果乡金龙坝村位于州城西南,为恩施、利川、咸丰三县交界之处,自古有“一足踏三县之说”。

  近年来,金龙坝因绝美的自然生态,深厚的民族文化,不朽的红色记忆,以及保留完整的饮食、服饰、礼仪、节庆、传统农耕等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镜头、笔尖指向这里。

 

  恩施市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以加工原始农用铁具而得名。铁炉白族乡为全省唯一白族乡,铁炉村为乡镇府所在地。

  铁炉地处鄂西南边陲,武陵山余脉,与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人间仙景索溪峪、天子山奇峰山水相连。白族、土家族、苗族、汉族在此和谐聚居。

  恩施州鹤峰县细杉村

  细杉村位于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因当地盛产喜杉树而闻名。宋开庆元年(1259年),遭忽必烈遣散的“寸白军”溯江寻归大理途中,少余残部就此落脚,与土、汉、苗族一起共同生活近800年,依旧保留白族语言、服饰、信仰的传统。

  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

  五里村位于鹤峰县中部,距鹤峰县城56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群也座落在五里村一组,是全乡政治、经济、文体中心,也是鹤峰县精品红色旅游的中心区。

 

 

  恩施市鹤峰县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

  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落。

  这支为逃避战乱而奔波四方的蒙古人,从呼荡草原、游牧牛羊到融入大山隐姓革习,已扎根三家台生息繁衍300多年了。

  恩施市来凤县百福司镇新安村

  兴安村原名中路口,地处湖北西南边陲来凤县,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乡、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乡交壤,素有一脚踏三省(市)之称,是湖北省最偏远的土家族小山村。

  村内有保存完整的大屋吊脚楼群落,有大喇宫和忠敬堂高大的朝门遗址,有近乎消失的土家语。

 

  恩施市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

  这里地势险峻,一边是随时可能落石的岩壁,一边是汹涌湍急的溪流。溯溪而上,234户村民居住在村落的七处开阔山谷间。他们多为苗族或土家族,筑屋时亲戚间习惯将家宅连成一片,彼此檐瓦相接,翠绿的楠竹丛围绕其间。

  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海洋村

  海洋村位于利川市凉雾乡,国土面积11.1平方公里,总人口80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5.8%。村内蒲家大院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约120年历史。

  整个院子由两栋约2000平方米、相对独立而又相连的老房子组成,是恩施州现存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恩施州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

  蛇盘溪村位于咸丰县大路坝区,与重庆市黔江区毗邻,平均海拔700米。全村有455户、1600人,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在此和谐相处,其中土家族人口占85%。当地民居以土家吊脚楼为主,多处古民居保存完好。

  恩施州咸丰县甲马池镇马家沟村王母洞

  王母洞古民居位于咸丰县坪坝营镇马家沟村,距国家4A级风景区坪坝营近20公里。现存6个独立而相连的土家吊脚楼院落,系清乾隆年间,蒋氏家族不断开山造地,伐木建造而成。

  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中寨坝村郑家坝

  郑家坝位于咸丰县清坪镇中寨坝村,郑家坝古村居原为龙潭司土司王田氏所建,后随着疆土扩张,主事迁移,族人随之迁徙。

  明清时郑氏购得此基后扩院建宅,渐成规模。郑家坝由此得名。清末,郑氏家业渐颓,于是变卖祖业,被颜氏购得,其后裔居住至今。

 

  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

  庆阳坝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古街道长约561米,宽约21米,总面积共有11781平方米,属于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在清朝、民国时期,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边贸中心,老街依山顺水而建,目前保存完整的房屋约65栋。

  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

  两河口村位于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东南,地处巫山、武陵山两大自东向西南的山系之中,龙潭河贯流其中。该村风景秀丽,有“田野纵横千嶂里,烟火人家半山中”之称。

  两河口村历史悠久,在明代曾属施州卫忠峒安抚司,改土归流后属宣恩县忠峒里。两河口的老街曾是出入湘鄂的重要关隘,也曾是宣恩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全村大部分为土家族人。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