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骄傲》之"星火燎原"第四集:而今迈步从头越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6-10-25

  荆州新闻网消息: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步步为营,逐步压缩。对红色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而党内却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残酷斗争,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惨败。一时间,全国革命陷入空前低潮。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漫漫征途。此时,贺龙所在的红三军同样风雨飘摇,举步维艰。在夏曦的错误领导下,红三军于1932年被迫退出洪湖苏区,在黔东一带建立根据地。当红三军得知中央红军的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即将到来,决定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红三军主力南下接应。从此开始了新的革命篇章。

  1934年10月16日,在黔东的崇山峻岭中,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主力正在日夜兼程、一路急行,他们的目标是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这之前,前来汇合的红六军团已经和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了70多天。前有高山绝壁,后有数万追兵,处境已经万分凶险。在得知红六军团艰难处境后,贺龙焦急万分,亲率红三军主力沿梵净山西侧急进,前往印江木黄等地寻找红六军团主力。10月24日,红六军团主力抵达木黄三甲,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主力胜利会师。

  当时,中央红军已经冲破了第一道碉堡封锁线,撤离了江西苏区,正在和敌军作战,夺路向西转移。二六军团会师后,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人根据战争的形势会商后认为,两军应配合中央红军发动湘西攻势,吸引敌军为中央红军减轻压力。为激励两军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的优秀作风。贺龙在南腰界庆祝会师大会现场发表了一段风趣的讲话:“这里的根据地是新开辟的,并不巩固。可靠的根据地在我们的脚板上,今天休息,明天就出发!”

  如何才能实现既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同时又能给自己找一块合适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呢?两军领导人将目光投向了永顺、桑植、龙山、大庸一带。这里属于湘鄂川黔的边界地带,经济落后,但是群众基础非常好。尤其是桑植,本身就是贺龙的老家。今天桑植县洪家湾村还保存着贺龙故居和一座风雨廊桥。

  这是一座古朴的廊桥,桥长38米,宽7.8米。横跨在玉泉河上,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在为这里的乡亲们提供着出行的便利。贺龙桥是贺龙曾祖父首倡修建,贺家历经两代,散尽家财终于修成。当地百姓感念贺龙的功德将此桥定名为“贺龙桥”。1916年春,贺龙就是在这座桥头,成立桑植讨袁民军,开始革命生涯。

  1934年10月30日,红二六军团向湘西进发,到达川东的酉阳。为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红军先向湖南龙山县招头寨前进,将敌人向北牵动。随后突然掉头东进,于11月7日占领了湘西北咽喉要地永顺城。

  红二六军团进入湘西,震动了国民党高层。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兼湖北省主席徐源泉、湖南省主席何健严令各自部队对红军进行“堵剿”。在上官的严令下,军阀陈渠珍纠集十个团一万人的兵力,分四路向永顺进攻。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消灭。

  此时,红二六军团总兵力不到8000人,人员装备都弱于敌人,“打还是不打”成了横在红军指战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贺龙、任弼时等红军领导人在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后认为,这一战必须打。只有打才有利于策应中央红军作战,才有利于在湘西打开局面、站稳脚跟。虽然红军在兵力上弱于敌人,但是红军士气高昂,熟悉地形,而且容易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由此,贺龙、任弼时等领导人下定了歼灭陈渠珍部十个团的决心。一场以弱击强的龙家寨战役拉开序幕。

  11月13日,陈渠珍部逼近永顺。红军主动撤出永顺,向敌示弱,诱敌追击。敌人果然上当,认为红军怯战立即跟进追击。红军用一部分兵力和敌人保持接触,且战且退。而主力部队则向前急行军,寻找有利地形围歼敌人。为了把戏演真,后卫红军还时不时丢弃物资弹药误导敌军。陈渠珍部因为连日追击均未遇到坚决抵抗,越发骄纵,一直紧跟红军到达永顺城北九十里的龙家寨。

  龙家寨位于十万坪谷地的中心,两边都是高山,谷底平坦,可以容纳大量敌军。谷底两侧林木茂密,山势平缓,非常便于部队隐蔽和出击,是个打伏击的理想战场。

  16日凌晨三点,红二六军团主力进入龙家寨,立即布置好伏击阵地,将东北隘口堵住,两边山林和谷口处都布置了伏击部队。下午四点,敌军进入伏击圈。正当敌人准备在谷地宿营时,遭到红军猛烈进攻。

  由于谷地狭小,敌军人数虽多,但是摆不开兵力,瞬间被红军冲散。红军只用两个小时就消灭了敌人两个旅的兵力。随后迅速展开追击,消灭了十里外正在构筑工事的另一旅敌军。至此,龙家寨战役落下帷幕。这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俘虏敌军两千余人,缴获步枪两千两百支,重创了陈渠珍的部队。这一战是红二军团离开湘鄂西根据地,以及红六军团西征以来扭转困难局面的转折点。对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以及发展湘鄂川黔苏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龙家寨战役后,红二六军团经过一系列战役,有效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提高了红军的士气,扩大了红军在当地的影响力。湘西攻势的胜利,也为红军在湘鄂川黔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4年底,湘鄂川黔苏区的范围囊括了永顺、大庸、桑植三县和龙山、保靖、慈利县各一部分地区。红色政权迅速在这些地区扎下了根,之前在“肃反”运动中被破坏的党组织,也在红军各部队中迅速恢复。在战略上,这些地区是正在追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的侧背,同时,又能进一步威胁湘鄂国民党军阀的统治中心长沙和武汉,有效分散了国民党部队的注意力,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于是,中央同意红二六军团在这一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根据地红色政权在迅速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加紧了“反围剿”的准备,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扩编红军。桑植一带,是贺龙革命起家的地方。1928年,贺龙就是在这里发动了桑植起义,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贺龙带着队伍回来的消息,瞬间传遍湘西大地。当地百姓踊跃参军,到处都能看到红旗招展,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人,地方武装三千多人。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让国民党如芒在背。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40万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疯狂“围剿”。这一次,蒋介石汲取以往的经验不再长驱直入,而是步步为营,采取碉堡战术。在经济上全面封锁,不让一针一线进入苏区。此时,中央红军已经渡江北上,红四方面军退到西康和四川边界地带。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的任务已经完成,如不突围,湘鄂川黔地区的红二六军团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在今天桑植县刘家坪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这里就是红二六军团誓师出发的地方。纪念碑基座上篆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其中有很多就是从湖北跟随贺龙走出来的荆州籍战士,他们当年就是从这里出发,走上了北上长征的道路。

  为了有效打破敌人的封锁,达到突围战役的突然性,贺龙、任弼时命令红二六军团丢掉一切辎重,连夜轻装急行。于第二天晚上到达离刘家坪八十余里的张家湾。张家湾位于大庸和溪口之间的澧水北岸,是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在张家湾村,我们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当年红军渡河的渡口。这个叫“红军渡”的渡口至今仍在使用。渡口停泊着一艘铁质渡船,等候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河边的村妇在远处洗衣。澧水静静流淌,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八十年前,这里曾枪炮轰鸣,硝烟弥漫。今年九十二岁的崔功成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次战役的惨烈。

  红军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在澧水边设置了八个渡河点,经过激烈的战斗,控制了渡口架设浮桥,强渡澧水。从而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随后,红二六军团分出两支部队,强行军150余里,于20日晚分别抢占了沅江北岸的洞庭溪和大宴溪,迅速消灭渡口两岸的敌人,控制了沅江江面。至此,红军胜利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突破沅江之后,红二六军团长驱直入湖南中西部,这也宣告了国民党围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计划彻底破产。跳出敌人包围圈的红二六军团在湘、黔、滇等广阔地带运动作战,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在今天慈利县溪口镇的澧水河边,耸立着一颗高大的樟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树”。这棵古樟高大遒劲,树干需要十人才能合抱。千百年来,如同一位哨兵,守卫着澧水两岸的人民。在这棵树下,就流传着贺龙谈笑间收编千人武装的故事。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